您所在的位置: 观点
怎样消除孩子的自私心理
时间: 2010-07-01 来源:百度
 

 

  有人说,自私是与生俱来的.这是不对的.

 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:孩子生活的第一年里没有自我意识,他们还没有把自己作为主体,同周围世界的客体区别开来.直到俩三岁时,他们才逐渐学会使用代词"我",能够区分主体和客体,有了羞耻感、嫉妒心和垄断心。可见,孩子的自私心里也是后天形成的。

  那么,怎么样消除孩子的自私心理呢?

  首先,自私心理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无限扩大,而这种无限制的扩大,主要不是由孩子,而是源于大人。一些父母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,一切满足孩子的需要,久而久之,孩子就形成“自我为中心”的思想,以后再矫正,就事倍功半啦。

  其次,要认识到孩子本身除了利己外,也懂得利他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认为,8——12个月的孩子就有同情行为、利他行为和分享倾向:2——3岁的孩子就自发馈赠礼品、玩具、懂得用语言或其他活动对同伴表示同情和安慰。家长如果能借此培养孩子的助人为乐的情操,不是正好一举两得吗?不少家长逗着向孩子要吃的,当孩子给他时,他却不吃,又给了孩子。这实际上是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,是不可取的。

  最后,当孩子的自私心理已经相当严重时,也不要以为不可救药。办法是有的,不过解决起来更复杂,需要的时间更长而已。

  1、让孩子懂得自己同别人之间的关系,要让孩子倒过来想;要告诉孩子:你在别人眼里,也是别人;别人就变成了你。那么,你愿意得到的,别人也想得到;你不想受的委屈,别人也不想受。

  2、要以自己的行动使孩子明白,他的幸福、高兴、是爸爸妈妈这些别人创造和提供的。

  3、让孩子吃点“自私”的苦头:一是因为他的自私而使他受到挫折;二是让别人的自私给他点颜色看看。

  总之,自私行为,是一个容易导致其他不良品质的重要根源,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格外注意。